首页 > AG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百家乐官网- 真人视讯平台|外媒:欧盟投诉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 中欧贸易纠纷升级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0:17    次浏览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外媒称,欧盟在7月19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投诉,指责中国所实施的进口关税政策以及就原材料出口所采取的措施。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20日报道,继美国上个星期采取类似行动之后,欧盟现在宣布新的行动,批评中国的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欧盟贸易事务高级专员马尔姆斯特伦说,“我们不能够坐视自己的生产商和消费者遭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打击。”欧盟说,中国对11种向欧盟出口的原材料征收关税,设置配额。报道称,这些材料包括石墨、钴、铬、氧化镁、锑、铟,等等。这些材料都处在20种被认为对欧洲经济非常关键的原材料之列。欧盟采取的最新行动将首先开启一个为期60天的咨询期,双方可以在这个期限之内相互磋商,解决分歧。如果在咨询期内无法达成协议,欧盟可以寻求一项外部裁决。欧盟指出,中国控制着全世界2/3的石墨供应,这种材料一般用于润滑和钢铁工业。报道称,中国也是钴这种用于充电电池材料的世界头号生产国。中国出产世界78%的锑,这种材料可以在塑料工业和航空工业中发挥阻燃作用。中国还生产全世界一半的精炼铟,可用于制造薄屏。另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20日刊登题为《原材料贸易之争:欧盟再将中国告上WTO》报道称,继稀土之争后,因中国对部分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欧盟再度诉诸世贸组织,指责中国的不正当竞争手法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报道称,欧盟、美国和日本曾因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贸组织投诉。2012年和2014年,世贸组织两次作出中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裁定。稀土是生产电脑和电子通讯设备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中国的稀土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垄断着全球稀土市场。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及向欧洲出口廉价钢材,中欧之间的贸易纠纷升级。2016年5月,出于对廉价中国商品进口导致就业机会损失的忧虑,欧盟议会通过一份决议,反对将中国定义为市场经济。中国则警告这一态度将导致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受损。报道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日均贸易额超过10亿欧元。【延伸阅读】欧盟中国贸易协会主席:中欧可通过双边合作探索第三方市场中新网海口7月18日电 (记者 王子谦)欧盟中国贸易协会主席傅仲森18日在第六届中欧论坛发表演讲时表示,中欧可通过双边合作并利用“一带一路”探索第三方市场。傅仲森说,从欧盟的角度来看,有三个机会来自中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机会,第一个机会是和中方一起做业务;第二个机会是与第三国的合作,企业可以抓住“一带一路”的机会,通过双边的合作探索第三方的市场;第三个机会是市场准入。 傅仲森说,欧洲企业非常关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且有非常大的热情参与,但欧洲企业也看到挑战,通过给企业商业案例,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业案例可以给予鼓舞。傅仲森指出,贸易和投资是中欧关系的基石,但目前还存在关税问题,双方缺乏了解,不易获取信息,找不到合适伙伴等问题,妨碍实现投资、发展及贸易最大化,企业希望减少和消除贸易投资障碍,双边都应该更好的了解对方的关切。他希望中欧能够尽快达成协议建立自贸区,“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要找到利益共同点并求同存异。”他说,中国和欧洲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把对方好的经验带回国,实现互利、互惠和共赢。傅仲森说,自由贸易区可以作为促进改革的工具,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欧盟可以向中国提供经验,解决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中央企业的改革。(完)(2016-07-18 21:07:28)【延伸阅读】欧盟高官:中国必须在中欧贸易关系中承担“义务”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西媒称,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6日表示,中国必须在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中承担“义务”,而不只是享受好处。埃菲社7月6日报道,莫盖里尼在欧洲议会全会上说:“我们正在进入双方贸易关系的敏感时刻,中国必须承担义务,而不只是享受好处。”中国-欧盟峰会即将于7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莫盖里尼说,现在欧盟与中国的合作比过去更好,她主张进行“实际务实”的双边合作,以保障欧盟的利益。莫盖里尼表示,与十年前关系建立之初相比,中国已经变得更加全球性、更加自信和武断、更加目光长远。她强调:“在某些方面,我们合作得比以前更好,我们都想要一种开放稳定的合作关系。”莫盖里尼说,与此同时,中国对与欧洲维持良好关系保持着巨大兴趣。她还提到,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人权和欧洲大陆安全等问题,必须要以“共同和集体的方式解决才能获得进展”。(2016-07-08 10:58:33)【延伸阅读】欧盟指责中国未减少钢铁产量 或对华采取新制裁参考消息网6月23日报道法媒称,欧盟委员会6月22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对外宣布:因为中国未能在近期减少其钢铁产量,欧盟将有可能在近期就贸易钢倾销问题对中国采取新一轮的制裁措施。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6月23日报道,就在此前不久,美国方面也同样表示要对中国钢材超产对外倾销问题采取有力的制裁措施。据悉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钢产国,年产钢量惊人。目前其年产量超过欧盟成员国各国总和的两倍之多。多个西方政府指责近期的全球钢铁行业危机是由中国超产而造成的结果。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中国应对在这些国家中发生的钢产业倒闭和钢铁工人大面积失业现象负责。针对此种指责,北京也向欧盟提出了其打算至2020年全国钢产量减少1亿5千万吨的计划(目前年产量约为11亿吨每年),但这一方案还是不能满足欧盟方面所认为的减产幅度。在接受采访时欧盟外长费代丽卡·莫盖里尼和主管贸易事务执委塞西莉亚( Cecilia Malmström)都曾分别表示过:中国一些特定产业的超产问题给欧盟内部的同行们带来了巨大困难。而对于欧盟国家来说这其中最为令人担忧的就是中国的钢倾销问题。她们提道:如果中国不妥善解决贸易不对等问题并拒绝进一步采取妥善减产措施,那欧盟的防御性经济制裁将很可能会扩大到其它贸易领域。欧盟方面将有可能对中国出口的如铝,陶瓷和木材等原料采取惩罚性关税,从而限制这些中国进口输入欧盟国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资料图:中国钢铁生产(2016-06-23 10:56:33)【延伸阅读】英媒:欧盟针对中国国企提高审查门槛 为在欧并购敲警钟参考消息网6月14日报道英媒称,欧盟执委会针对近期一项中国国有企业收购欧洲资产的计划作出裁决,此举意义重大,今后这类收购行动将面临更多监管审查。据路透社6月13日报道,法国电力集团(EDF)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CGN)申请成立合资公司,对欧盟反垄断问题拥有唯一裁量权的欧盟执委会审核后认定,CGN与中国管理国营企业的中央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之间并非独立关系。因此欧盟认为,执委会有权决定这宗交易能否被放行。报道称,这意味着执委会在考虑是否由其来决定交易能否获得通过时,不仅要看CGN本身的营收,还要看所有中国国营能源企业的营收总和。这样一来,CGN的营业额也就自动高于欧盟并购审查的规模门槛,给那些可能考虑在欧洲购买资产,却认为不需要由监管部门批准的中国国有企业敲了一记警钟。报道称,通常在欧盟的并购案,只有并购一方营收超过2.5亿欧元(2.81亿美元),同时全球合计营收超过50亿美元时,欧盟执委会才会对并购案进行审查。若单看CGN的营收,并没有超过2.5亿欧元的门槛,但如果把中国国有能源企业当成一个总体来看,当然就高于这个标准。虽然这项裁定在4月公布时几乎没人注意到细节,但为中国企业及其收购目标提供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已在过去几周向客户发出了警告。他们称,这项决定可能让中国国有企业无论在欧洲的业务规模有多大,都需要申请欧盟的并购审查,从而为交易增添障碍,至少是推迟了中国国有企业提出的收购计划。中资收购引发欧美政治担忧报道称,事发是因为中资公司——其中多数是国企,在过去18个月内收购逾2000亿美元外国资产,在欧洲和美国引发一些政治担忧。法国和德国政界人士对中资公司在欧洲的迅速推进表示担忧,法国总统奥朗德反对上海市控股的锦江集团对法国酒店集团雅高(Accor)的收购。欧盟执委会3月批准了CGN-EDF的合资计划,但引发波澜的却是4月公布的全面分析报告,该报告说明了为什么欧盟执委会审核该交易。报道称,CGN的案子标志着欧盟执委会首次公开表示,中国政府的控制无处不在,因此一个行业的所有国企应当作为一个实体看待。“CGN案的决定表明,欧盟执委会对于中国国企参与交易的审查意向,”Hogan Lovells律师事务所驻北京的合伙人Adrian Emch表示。CGN未回覆路透的置评请求,该公司在提交给欧盟执委会的文件中称其独立运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未回覆路透的置评请求。报道称,部分欧洲和美国决策者提出中国的对外收购带来国家安全风险,引发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审查,在某些情况下限制了更多交易。根据汤森路透数据,过去18个月中资公司至少50%的对外收购涉及到国有全资或部分控股企业。审批过程可能变得更加繁琐据欧盟一位知情消息人士称,欧盟执委会的上述决定并未树立新的先例,但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执委会对于这些中国企业国有背景的想法。“这十有八九会成为未来此类收购案的基本依据,”该消息人士称。律师们表示,眼下他们向中国国企客户提出的建议是,即使这些客户认为交易未达到欧盟的并购审查门槛,也可以和欧盟执委会进行沟通,特别是如果这些企业在中国能源领域开展业务的话。报道称,假如不提交申请获得许可就进行交易,有可能会招致巨额罚单。例如在2014年时,欧盟执委会就向挪威三文鱼养殖公司Marine Harvest开出了2000万欧元的罚单,因该公司未经欧盟审批就与竞争对手合并。“这肯定是未来此类案例的前车之鉴,”Freshfields律所负责中国反垄断业务的负责人之一Nicholas French称,“如果是能源行业的国有企业,他们必须拿出具体的证据来驳倒执委会的分析。”报道称,对于那些申请并购评估的企业,审批过程可能会变得更加繁琐,欧盟方面会要求提供额外信息,让在欧洲收购资产的国有企业说明其公司的控股架构情况。由于中国的国家保密法十分严格,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很困难。欧盟方面态度趋严或影响到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化企业先正达(Syngenta)的交易。该交易是中国迄今最大一笔对外收购,律师称审批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并可能需要提供额外信息。“审查级别可能会提高。假如大量的国有企业都要提供具体的企业信息,则向欧盟提出并购申请可能会更加棘手,”英国智库Institute for Statecraft的教授Alan Riley称。“想一想中国化工,这家企业很有可能面临执委会的苛刻要求,执委会可能会要他们提供至少与其他生物和农业类国有企业的关联信息,他们只能希望不要出现很多业务重叠的情况。” 图为欧盟总部前的欧盟标识旗。(图片来源:路透社)(2016-06-14 00:17:00)